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焦虑症

肥胖与精神焦虑的关联及中医应对策略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14 14:32:21

在现代社会中,肥胖与精神焦虑已成为紧密相连的临床难题,二者相互影响,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。

一方面,精神焦虑是引发肥胖的重要诱因。许多患者在心情紧张或不愉快时,习惯通过进食来缓解焦虑情绪。这种情绪化进食行为,往往导致摄入过多高热量食物,进而引发体重增加。另一方面,随着社会审美与时尚观念的发展,肥胖与主流审美观念产生冲突,给肥胖者带来身心压力,从而引发焦虑情绪,形成 “焦虑 - 肥胖 - 焦虑” 的恶性循环。

在精神科领域,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问题。这类药物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,引发肥胖和代谢综合征,成为严重的药源性疾患。而体重异常增加又进一步成为患者焦虑的重要来源,阻碍患者康复和回归社会。

一、病理机制

(一)气郁化火,脑神不畅,脾弱胃强,痰浊内生

焦虑患者多因情志不畅,致使脑神失和,人体气机运行受阻。气郁日久化火,暗耗阴血,影响脾的运化功能。此时,机体常通过进食来寻求 “自救”,且多偏好肥甘厚味。这些食物积聚于脾胃,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调,食物在胃中蕴积化火。胃火亢盛使得患者食欲旺盛,同时化火伤津耗气,久而久之导致脾虚。脾虚无法将摄入的食物转化为水谷精微,水湿内聚形成痰浊,蕴结于肌肤,最终导致焦虑与肥胖同时出现。若病情持续发展,还可能出现痰火内盛、湿阻血瘀等复杂病理变化,形成恶性循环,引发多种疾病。

(二)心肾不交,脑神失调,脾虚痰阻

焦虑患者脑神不安,五志紊乱,常出现心火亢盛、肾水亏虚的情况。心肾不交致使心神不定,患者终日忐忑不安,同时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,出现食少纳呆的症状。脾气虚弱,无法正常运化水谷,水谷精微不能化生,身体愈发虚弱,痰湿更加积聚,形成恶性循环。这种状态下,清浊不分,焦虑与肥胖相互纠缠,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。

(三)脾肾两虚,痰湿积聚,脑神失养

脾虚胃弱导致脾胃升降功能失常,肾虚则影响气化功能,使得痰湿内生并停聚于体内。痰湿进一步转化为脂肪,蓄积于肌肤,同时水谷精微无法正常化生,脑神得不到充分滋养。脑神失养导致患者出现思虑失常、意志不坚等症状,进而产生焦虑情绪。肥胖与焦虑的本质都与脾肾不足有关,本虚标实,气虚导致水湿停滞、痰浊聚集,患者常表现出烦躁、担忧、行动迟缓、缺乏决断力等症状。

(四)血瘀痰浊,脑神失调

肥胖日久,体内痰浊停滞,阻碍气机运行,导致血络受阻,瘀血内生。痰瘀相互交织,致使脑络不通,脑神失和,从而产生焦虑症状。这种情况多见于患病时间较长或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。

二、辨证论治

(一)气郁化火,脾弱胃强,痰浊内生,脑神失调

主症:患者长期情志抑郁,气郁化火,出现脑神不宁、烦躁不安等症状。胃火亢盛导致消谷善饥,患者或进食速度极快,或喜爱吃零食、偏好肥甘厚味,或对碳酸饮料成瘾。体重不断增加,虽渴望减肥却难以控制饮食,由此产生强烈的自卑自责心理。情绪急躁时更易进食,甚至自暴自弃。患者形体看似壮实,实则体质虚弱,不耐运动,稍作运动便气喘吁吁,饥饿时还会出现心悸症状,急于寻找食物,常伴有大便减少或秘结。舌苔厚腻,脉滑数,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皮肤生疮的症状。

治法:采用清热安神、调畅气机、化痰降脂的治疗方法,以改善患者症状。

(二)心肾不交,脑神失调,脾虚痰阻

主症:患者表现为烦躁不安、睡眠质量差、身体乏力、担忧害怕,整日处于惴惴不安的状态。面色不佳,食欲减退,胃脘部胀满不适,身体呈现虚胖状态,体重逐渐增加。运动量少,稍作运动便会心悸,甚至汗出,大便溏稀或排便困难。舌淡红,脉沉细。

治法:通过交通心肾、健脾化痰、安养脑神的治疗手段,调节患者身体机能。

(三)脾肾两虚,湿阻痰停,脑神失养

主症:患者肥胖时间较长,体质虚弱,面色无华,疲倦乏力,胆小易惊,睡眠浅且质量差,常感神疲嗜睡,记忆力下降,难以承受脑力活动,注意力难以集中。伴有腰背酸痛、头晕气短、畏寒肢冷等症状,劳动耐力差,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浮肿、阳痿阴冷等症状。多见于不爱运动、体质长期虚弱或患病日久长期服药的患者。舌质淡,苔薄白,脉细或沉而无力。

治法:运用益气健脾、温阳益肾、消脂化痰、养脑安神的治疗原则,增强患者体质,改善症状。

(四)血瘀痰浊,脑神失调

主症:肥胖日久,患者因身体肥胖不爱运动或行动不便,常伴有多种疾病,尤其多见于长期服药者。患者常感头昏脑胀,颈项部不适,记忆力减退,注意力难以集中,兴趣爱好减少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心悸心慌、失眠烦躁、易怒易惊等症状,大便不畅,睡眠质量差且多梦。舌质紫黯或有瘀斑,脉弦涩或结代。

治法:采用活血化瘀、消脂化痰、调养脑神的治疗方法,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。

肥胖与焦虑在临床上关系紧密,治疗时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方案。最有效的治疗离不开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正确的健康理念,其中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是关键。许多患者对饮食、健康和体重存在不合理认知,因此积极开展心理疏导、健康教育、饮食指导和运动疗法指导十分必要。对于精神科患者,由于药物因素导致的体重异常增加,如药物引起的饮食增加、运动减少、代谢异常等,需积极进行干预,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。日常行为干预在治疗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。肥胖和焦虑互为因果,行为疗法和心理疗法能够针对两者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,在治疗中不容忽视。

中医辨证论治在治疗肥胖伴有的焦虑方面具有确切疗效。上述介绍的是常见证型的辨证论治方法,但临床情况复杂多变,实际治疗中往往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,综合运用健脾、化痰、利湿、活血化瘀、解毒、补肾等多种治疗方法。

需要特别注意的是,本文分享的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勿盲目自行用药!如身体出现不适,请及时就医,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用药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