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焦虑症

反复焦虑总不好?中医:病根可能是 “心气不足”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0:30:14

身边不少朋友被焦虑缠上,时好时坏总不见痊愈。其实,这很可能是没找准病因 —— 在中医看来,焦虑症的本质往往与身体 “虚” 有关,尤其是 “心气” 亏虚、气血不足时,就容易被不良情绪困扰。

中医经典《黄帝内经》明确提出 “心主神明”,意思是心神的安稳与否,全看心气是否充足、气血是否旺盛。当心气不足,气血无法顺畅滋养全身时,身体就会发出一系列信号:比如总觉得心慌心悸,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;晚上睡不踏实,梦多易醒,哪怕睡了八小时,白天还是浑身乏力、提不起劲儿;胃口也变得很差,吃什么都没味道,还常常伴有头晕眼花的症状。

之前接诊过一位被焦虑症困扰大半年的患者,他的状态特别典型:有时候焦虑得坐立难安,有时候又莫名感到恐惧,饭吃不下,觉睡不着,白天精神萎靡,工作效率一落千丈。一开始他尝试吃西药,初期还有些效果,但时间一长,副作用逐渐显现,情绪反而变得更加不稳定。

我给他搭脉时,发现脉象很弱;再看他的脸色,毫无光彩;舌头颜色偏淡,舌苔也薄薄的。结合他睡不好、总唉声叹气的表现,这显然是 “心气虚” 的典型症状 —— 心气不足,心神就像没有安稳的居所,自然容易被焦虑情绪 “趁虚而入”。

针对这种情况,调理思路其实很明确:补足心气、养好气血、稳住心神。我给他用的是归脾汤加减的方案:其中黄芪、人参是专补心气和元气的 “主力军”,能从根源上增强身体的能量;龙眼肉、酸枣仁则是滋养心血的 “小能手”,让心神有处可依,从而改善睡眠;白术、茯神作为健脾养胃的 “好搭档”,能促进脾胃运化,为气血生成提供充足的 “原料”;当归负责养血,远志则能安神除烦,二者双管齐下,帮助心神沉静;再加上柏子仁、合欢皮,进一步加强养心安神的效果。

坚持调理一段时间后,这位患者的变化十分明显:情绪稳定了很多,不再像以前那样大起大落;晚上能踏踏实实睡个整觉,白天也有了精神;胃口慢慢好转,脸上渐渐有了血色,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提了起来,对生活和工作也重新燃起了热情。

其实,治疗焦虑症,光靠药物压制表面的不适远远不够。咱们得注重身心同调:只有把心气提起来,将气血补足,让体质变强,身体才有足够的力量抵抗不良情绪的 “侵袭”。

从医 40 余年来,我始终坚持 “中西联合” 的理念干预精神障碍,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效果显著,而且副作用小。中西结合不仅能增强疗效、缩短治疗周期、降低复发几率,还能减轻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,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。

如果你或你的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者在用药方面有困惑,不妨留下联系方式,我们会在 24 小时内与你详细沟通,为你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建议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