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抑郁休学 to 重返校园:16岁少年的中西医康复之路
在三十余年精神科临床诊疗中,最让我揪心的,莫过于看到正值青春的少年被抑郁症缠住脚步,不得不暂停学业躲进“孤岛”。很多人误以为抑郁症只是“玻璃心”“心情不好”,却不知它是需要科学干预的精神心理疾病——尤其对身心都在快速成长的青少年而言,及时精准的诊疗,就是拉他们走出泥潭的关键。今天,我想通过16岁高中生小明的康复故事,聊聊中西医结合如何帮抑郁休学的孩子重归校园、找回光彩。
医案实录:那个缩在校服里的“失色少年”
初次见到小明时,他整个人像被抽走了灵魂——宽大的校服套在身上空荡荡的,脑袋埋得极低,长长的刘海遮住眼睛,无论父母怎么劝说,都不愿抬头与人对视。彼时,这个曾经的重点中学优等生,已经休学整整三个月。
“赵主任,您救救孩子吧!”小明妈妈刚开口就红了眼,声音止不住地哽咽,“以前他又开朗又上进,年级排名从没掉过前二十,可这学期突然像换了个人。天天把自己锁在房间里,饭也吃不下,觉也睡不着,说‘活着没劲儿’,甚至……甚至用刀子划自己的胳膊。”
在我耐心引导下,沉默许久的小明终于低声开口,声音细得像蚊子叫:“我就是个废物。以前一眼就能看懂的题,现在盯着半天也没思路。同学们都在往前跑,就我在原地烂掉,还不如消失算了。”
结合详细问诊和心理评估,我摸清了他的病程:半年前,小明因一次模考失利开始失眠、食欲下降,上课注意力总飘走;三个月前,症状突然加重,拒绝上学,出现自伤行为——综合判断,他是“中度抑郁发作”。
中医辨证:心脾两虚藏症结,肝气郁结堵生机
从中医视角望闻问切,小明舌淡苔白、脉沉细,明显是“心脾两虚、肝气郁结”的证型。青少年本就处于气血充盈的阶段,但小明长期承受学业重压,思虑过度耗伤了心脾——脾为“气血生化之源”,脾虚则气血不足;心为“君主之官,主神明”,心脾两虚就会心神失养,出现失眠、乏力、情绪低落;加上他性格好强,失利后情绪无法疏解,肝气郁结更堵死了生机,才有了“活着没意思”的绝望感。
抑郁症的治疗从不能“单打独斗”,必须中西医协同,既快速缓解症状,又根源调理体质,还要解开心理症结。我为小明制定了“药物+中药+针灸+心理干预+家庭支持”的综合方案。
三步诊疗:从“止损”到“康复”的系统方案
第一步:快速干预,稳住情绪“生命线”
治疗初期的核心是“止损”——先帮小明缓解失眠、情绪低落等急性症状,避免自伤风险。我选用了对青少年认知功能影响较小的小剂量抗抑郁药,快速改善他的情绪和睡眠;同时搭配中药方剂,以归脾汤合逍遥散为基础加减,加入合欢皮、玫瑰花疏肝解郁、安神定志,再用煅龙骨、牡蛎重镇安神,帮他稳住心神。针灸则取内关、神门、太冲等穴位,通过经络调节宁心疏肝,每次针灸后,小明都说“心里没那么堵了”。
第二步:根源调理,补上身心“营养剂”
两周后,小明的失眠缓解了,愿意主动走出房间吃饭。这时我将重点转向“固本”——针对他仍有乏力、没胃口的问题,在原方中加入黄芪、党参健脾益气,用酸枣仁、远志强化养心安神的功效,从根源上补足气血,让他有精力面对生活。
心理干预同步跟上。我用认知行为疗法帮他拆解“全或无”的极端思维:“一次模考失利就等于‘废物’吗?就像天气有晴有阴,成绩有起有落才是常态。你之前能考进年级前二十,说明你的能力一直都在,只是现在被情绪‘绊住了脚’。”每次咨询,我都会引导他记录“成功小事”——哪怕是“今天主动和妈妈说了一句话”“看懂了一道数学题”,慢慢帮他重建自信。
第三步:家庭协同,铺好复学“缓冲带”
青少年抑郁,家庭是重要的“支持系统”,也是容易被忽视的“压力源”。我特意和小明父母深谈了一次,帮他们厘清认知:“抑郁症不是孩子‘矫情’,也不是你们‘管教不严’,而是生理、心理、环境共同作用的疾病。过度的学业期待就像给幼苗压石头,看似催它长高,实则会把根压断——孩子的身心健康,永远比成绩单上的数字重要。”
我建议他们暂时放下“成绩目标”,多陪小明散步、聊天,哪怕只是安静地待在同一空间;同时制定“阶梯式复学计划”:先从每天在家学习1小时开始,搭配30分钟有氧运动(跑步、跳绳都可以,能疏肝理气、健脾和胃);两周后增加到2小时,聘请家教针对性补习落下的课程;再通过校医和班主任沟通,为小明争取“弹性作业”“阶段性考核”的缓冲政策,避免他刚回到校园就被压力击垮。
康复回响:那个爱笑的少年,回来了
六个月后的复诊,推开诊室门的是个眼里有光的少年——小明剪了清爽的短发,主动笑着打招呼:“赵医生,我回学校啦!”他说,现在虽然数学成绩还没回到巅峰,但已经能跟上班级进度,周末还会和同学去打球;更重要的是,他终于明白“成绩不是人生的唯一标尺,好好活着、努力进步,就已经很了不起”。
作为一名精神科医生,我想借小明的故事告诉所有家长和青少年:抑郁症从不是“人生污点”,而是身体发出的“调整信号”。它不可怕,也能治愈——只要找对方法,中西医协同调理身心,加上家庭的理解、社会的支持,那些被抑郁困住的青春,都能重新绽放光彩。
若您或身边的人正被抑郁、焦虑、失眠、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问题困扰,不知如何应对,可留下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,提供免费专业咨询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