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抑郁症不是矫情!牢记这“五要五不要”,助你走出情绪阴霾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31 10:44:06

经常有人问我:“赵医生,我是不是太矫情了才会抑郁?” 今天,我必须郑重地告诉大家:抑郁症绝非 “矫情”,它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疾病,是大脑的 “情绪调节系统” 发生了故障,更是身体向我们发出的求救信号 —— 提醒我们该停下脚步,好好关注和呵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了。

为了帮大家更科学地应对抑郁症,我总结了治疗过程中的 “五要五不要”,希望能为正处于困境中的你,带来一份温暖与指引。

01、要 “动” 起来,别总 “躺” 着

中医常说 “久卧伤气”,长期卧床不动,身体的气血就像停滞的池水,失去了流动的活力。气血不畅,体内的阳气也会逐渐虚弱,而阳气不仅支撑着身体的正常运转,更与积极情绪息息相关。阳气越虚,抑郁带来的低落、无力感就越难缓解。

其实,运动并没有那么 “难”,不一定非要跑马拉松、去健身房。哪怕只是起床伸个懒腰、在窗边做几组简单的拉伸,或者下楼慢走 10 分钟,都能带动气血流动。更重要的是,当身体动起来时,大脑会分泌 “内啡肽”—— 这种天然的 “快乐激素” 能带来踏实的愉悦感,比单纯依赖药物的情绪调节更具主动性,也更持久。

02、要多 “晒” 太阳,别总 “躲” 起来

对抑郁症患者来说,阳光是大自然免费馈赠的 “抗抑郁良药”,尤其是清晨的阳光,功效更是显著。

它能精准调节我们体内的褪黑素和血清素水平:褪黑素关乎睡眠质量,血清素则被称为 “情绪稳定剂”,二者在阳光的作用下达到平衡,能有效驱散心头的阴霾,让人慢慢找回明朗的心情。从中医角度看,晒太阳还是 “升发阳气” 的好方法,阳光的温暖能驱散体内的阴郁之气,让身体和情绪都跟着 “暖” 起来。

03、要规律吃 “好”,别让自己 “饿” 着

饮食是抑郁症康复中容易被忽视的关键一环。中医认为 “脾胃为后天之本”,我们吃进去的食物,全靠脾胃转化为气血,为身体和大脑提供能量。如果经常不吃饭、吃不好,脾胃功能受损,气血不足,不仅身体会变虚弱,情绪也会更加低落、焦虑。

其实不用追求精致的大餐,关键是 “规律”:定时定量吃饭,少吃油炸、甜腻的生冷食物,多喝温热的粥(比如小米粥、南瓜粥)养脾胃,多吃新鲜蔬菜补充维生素,偶尔吃点核桃、杏仁等坚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—— 简单的饮食调整,就能为身体打下好基础。

04、要大胆 “说”,别默默 “憋” 着

抑郁症患者常常有个共同点:习惯把痛苦、委屈、烦恼都压在心里,像一个不断充气的气球,总有一天会 “爆掉”。中医讲 “肝主疏泄”,情绪和气血一样,需要 “流通” 才不会出问题。如果长期憋闷情绪,肝气郁结,不仅会引发胸闷、头痛等身体不适,抑郁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。

其实倾诉不用找专业医生,哪怕和家人说说 “今天饭不好吃”,和朋友聊聊 “最近追的剧”,甚至对着宠物吐槽几句 —— 不用刻意说 “大道理”,只要把心里的情绪 “倒” 出来,就会轻松一大截。

05、要坚持 “信”,别轻易 “弃”

治疗抑郁症,最忌讳的就是 “半途而废”。很多患者吃了几周药,感觉情绪好转就擅自停药,结果没过多久抑郁症就 “卷土重来”,甚至比之前更严重;还有人做了几次心理咨询没看到效果,就失去信心不再坚持。

但抑郁症就像感冒一样,不可能 “一天就好”:药物需要时间起效,心理咨询需要慢慢打开心结,康复过程中可能会有反复,但请相信 —— 只要你不放弃,按时服药、坚持调节,一步一步慢慢来,就一定能等到阳光照进心里的那一天。

我是赵振海,一名深耕中医心理领域的精神科医生。如果您正被抑郁、焦虑、失眠、精神分裂、双相情感障碍、强迫症等精神心理问题困扰,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,欢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会安排专业人员在 24 小时内与您联系,为您提供免费的咨询与指导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