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科药物真会成瘾?仅2类需警惕!“停不下来”可能另有原因
在精神疾病治疗期间,不少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科药物始终心存顾虑,其中最让大家担忧的问题莫过于:精神科药物是不是都有成瘾性?一旦开始服用,是不是就再也停不下来了?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,今天我就来为大家详细解答这个问题 —— 其实,仅有 2 类精神科药物需要警惕成瘾风险,而且很多时候患者感觉 “停不下来”,并非是真正的药物成瘾。
一、需警惕成瘾性的 2 类精神科药物
并非所有精神科药物都存在成瘾可能,临床中需要重点关注的主要是以下两类:
1. 镇静催眠药物(苯二氮䓬类)
这类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失眠、焦虑等症状,常见药物包括安定(地西泮)、劳拉西泮、阿普唑仑等。如果长期、大剂量使用,患者可能会出现药物耐受(即需要逐渐增加药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治疗效果)和药物依赖的情况。一旦突然停药,还可能出现心慌、手抖、失眠加重、情绪烦躁等戒断反应。
不过大家无需过度恐慌,这类药物在临床中通常建议短期、按需使用,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和治疗反应,严格控制用药时长和剂量,停药时也会指导患者逐步减量,最大程度降低依赖风险。
2. 部分中枢兴奋剂
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(ADHD,俗称 “多动症”),代表药物为哌甲酯。由于其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,能改善注意力不集中、多动冲动等症状,因此存在一定的滥用潜力。
但需要强调的是,在严格的处方管理和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时,其依赖风险会大幅降低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、体重、病情等因素精准制定剂量,且用药期间会定期随访评估,避免不当使用。
二、“停不下来”≠“药物成瘾”,别混淆这两个概念!
很多患者和家属会把 “需要长期服药” 等同于 “药物成瘾”,其实这是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。精神疾病大多具有慢性、反复发作的特点,就像高血压、糖尿病等慢性躯体疾病一样,需要通过长期服药来稳定病情、预防复发 —— 这并非药物成瘾,而是疾病本身的治疗需求。
以精神分裂症为例,如果患者在病情尚未稳定时擅自停药,很可能导致病情复发,出现幻听、妄想、行为紊乱等症状加重的情况;再比如抑郁症,若症状缓解后突然停药,复发风险会显著升高,甚至可能出现症状反弹。这些情况都是疾病本身的特点决定的,与 “药物成瘾” 有着本质区别。
三、中西结合治疗:为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更优选择
在精神疾病治疗领域,中西医结合的模式逐渐展现出独特优势,既能发挥西医 “快速控症” 的特点,又能借助中医 “整体调理” 的优势,实现 “取长补短、协同增效” 的效果。
1. 西医:快速控制症状,为治疗打下基础
西医治疗精神疾病的核心优势在于起效快、靶点明确,能精准针对精神症状进行干预。例如,抗精神病药物可快速缓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幻觉、妄想等症状;抗抑郁药物能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等问题;镇静催眠药物可短期缓解严重失眠 —— 这些都能帮助患者在短期内恢复基本的社会功能,为后续治疗创造条件。
2. 中医:整体调理体质,减少西药副作用
中医治疗精神疾病遵循 “辨证论治” 原则,注重从整体出发,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、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。比如:
● 部分患者服用西药后可能出现便秘、嗜睡、口干等副作用,中医可通过配伍健脾和胃、益气养血的中药(如白术、茯苓、当归等)缓解不适;
● 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,中医会根据体质选用枸杞、山药等保肝药材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药材,结合中药方剂或药膳调理,逐步改善机体状态,增强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性;
● 此外,中医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,辅助缓解焦虑、抑郁等情绪症状,与西药形成协同作用。
四、有用药困扰?别独自承担!
如果您或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症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是对精神科药物的使用(如成瘾风险、副作用、停药时机等)存在疑问,不妨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—— 我们的专业医疗团队会在 24 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,为您提供一对一的用药指导和病情分析,帮您少走治疗弯路。
精神疾病的治疗需要科学与耐心,合理用药、规范治疗,才能更好地守护身心健康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