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健康常识

精神疾病用药:定期检查筑防线,中西结合保安全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30 10:54:43

作为精神科医生,我目睹过太多患者因“怕麻烦”“嫌花钱”而漏查关键指标,最终将小问题拖成大隐患。药物犹如一把双刃剑,在稳定患者情绪的同时,也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损伤身体。尤其是以下几项检查,堪称守护患者生命的“坚固防线”,必须定期进行。

一、血常规:警惕“抗感染卫士”减少

许多抗精神病药,如氯氮平、奥氮平等,会抑制骨髓造血功能,致使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数量减少。粒细胞堪称身体的“抗感染卫士”,一旦其数值低于 1.0×10⁹/L,即便患者没有明显症状,也可能突然出现发烧、感染等情况,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。

应对措施:用药前务必检查基础值,用药初期(前 3 个月)每 2 周检查 1 次,病情稳定后每 1 - 2 个月检查 1 次。若出现“没感冒却发烧”“牙龈莫名出血”等症状,应立即停药并就医,这可能是粒细胞缺乏发出的危险信号。

二、代谢指标:关注血糖血脂体重变化

奥氮平、喹硫平等药物会干扰糖脂代谢,不少患者在服药过程中,血糖升高、血脂变稠、体重增加,却误以为是自己没有控制好饮食和生活习惯。实际上,定期检查血糖、血脂以及体重/腰围十分关键。

应对措施: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间隔,定期进行血糖、血脂检测,同时密切关注体重和腰围的变化,一旦发现异常,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。

三、心血管检查:防范心跳异常与血压波动

氯氮平、齐拉西酮等药物可能延长 QT 间期(心电图上的一段“小波浪”),引发心慌、晕厥,甚至猝死;喹硫平、利培酮则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(站起来时头晕眼黑)。

应对措施:用药前进行 1 次心电图检查,用药后每 3 - 6 个月复查。若出现“突然心跳加快”“站起来头晕得站不住”等情况,应立刻进行心电图检查,切不可等待“下次复查”,心脏问题刻不容缓。

四、肝肾功能检查:守护身体“净化工厂”与“排泄通道”

长期服药的患者,肝脏和肾脏容易“超负荷运转”。氯丙嗪、利培酮可能损伤肝脏(导致转氨酶 ALT/AST 升高),锂盐可能损害肾脏(引起肌酐、尿素氮异常),但很多患者因“没感觉不舒服”就不进行检查,直到肝肾功能衰竭才追悔莫及。

应对措施:

肝功能:用药初期每 1 个月检查 1 次,病情稳定后每 3 个月检查 ALT、AST、胆红素。

肾功能 + 血锂:服用锂盐的患者,每 1 - 3 个月检查肌酐、尿素氮和血锂浓度(血锂>1.2mmol/L 易中毒,手抖、恶心是中毒信号)。

五、内分泌检查:留意激素水平变化

利培酮、舒必利可能升高泌乳素,导致女性闭经、男性性功能下降;长期使用碳酸锂可能影响甲状腺功能(TSH 升高、T3/T4 降低)。这些变化往往悄无声息,等发现时可能已经对生育或代谢产生了不良影响。

应对措施:

女性患者每 6 个月检查 1 次性激素(重点关注泌乳素),男性检查睾酮。

服用锂盐的患者每年检查 1 - 2 次甲状腺功能,若出现怕冷、乏力、体重快速增加等症状,应尽快检查甲状腺功能。

结语:用药与检查并重,中西结合护航

吃药是为了控制病情,而定期检查指标则是为了守住生命的底线。在初治期(前 3 个月),患者要“勤快”一些,每周查血、每月查代谢;病情稳定后也不能松懈,每 3 - 6 个月进行全面复查。

中西结合,高效安全

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时,不仅注重药物对精神症状的调控,更将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。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,有针对性地选用枸杞、山药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药材配伍成方,还可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。

这种调理方式不仅能提高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,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,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。中西医结合,双管齐下,能够更好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