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抑郁症用药全解析:科学选药,远离误区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11-11 14:45:46

抑郁症治疗讲究“对症用药”,选对药物能稳步改善情绪,选错则可能加重不适、增加风险。下面将按照“首选、次选、不推荐”的分类,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特点、适用情况及副作用,助您避开用药误区。

一、首选药物:SSRI 类,安全耐受双保障

选择性 5 - 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(SSRI 类)是目前抑郁症治疗的一线用药,适用于大多数轻、中、重度抑郁症患者。其核心优势在于副作用温和、成瘾性低,且剂量调整空间大。

常见药物

氟西汀、帕罗西汀、舍曲林、氟伏沙明、西酞普兰、艾司西酞普兰等。

核心特点

起效时间约 2 - 4 周,能平稳调节大脑神经递质,有效改善情绪低落、兴趣减退、睡眠紊乱等核心症状,对工作和生活影响较小。

主要副作用

用药初期,患者可能出现轻微恶心、头晕、头痛,或短暂失眠、嗜睡等症状,通常 1 - 2 周会逐渐缓解。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变化、性功能受影响等情况,可通过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来改善。停药时需逐步减量,避免突然停药引发撤药反应,如心慌、情绪波动等。

二、次选慎用药:针对性备选,副作用需警惕

这类药物仅在首选药物无效、患者不耐受,或患者有特殊伴随症状时考虑使用。其副作用相对明显,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。

(1)5 - 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(SNRI 类)

常见药物

文拉法辛、度洛西汀。

适用情况

适用于抑郁伴明显躯体疼痛(如头痛、关节痛)、精力差的患者。

副作用

可能出现血压轻微升高、焦虑加重、口干便秘等情况,部分患者初期会有恶心、出汗等症状。长期使用需监测血压,高血压患者慎用。

(2)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 5 - 羟色胺能抗抑郁药(NaSSA 类)

常见药物

米氮平。

适用情况

适用于抑郁伴严重失眠、食欲差、体重下降的患者。

副作用

嗜睡情况较为明显,服药后应避免驾驶、操作机器。该药物还容易导致体重增加,肥胖人群或有睡眠呼吸暂停的患者需谨慎使用。

三、不推荐药物:风险高或适用场景窄

这类药物要么副作用大,要么适用范围有限,非经专业评估不建议使用。

(1)三环类抗抑郁药(TCA 类)

常见药物

阿米替林、丙咪嗪。

不推荐原因

副作用多且明显,常见口干、便秘、心悸、视力模糊、体位性低血压等症状,对心脏、肝脏负担较大,安全性远低于首选药物。仅在其他药物均无效时,由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。

(2)单胺氧化酶抑制剂(MAOI 类)

常见药物

苯乙肼、吗氯贝胺。

不推荐原因

副作用严重,需严格忌口(避免食用奶酪、红酒、腌制食品等含酪胺类食物),否则可能引发高血压危象。与其他抗抑郁药联用风险高,目前临床已极少使用。

四、选药三大关键原则:规避副作用风险

优先选 SSRI 类

若无特殊情况,应先从 SSRI 类药物开始尝试,其耐受性和安全性更有保障,可减少初期不适。

从小剂量起步,逐步调整

不要追求“快速见效”而擅自加量,初期应使用小剂量观察反应,2 - 4 周后根据效果和副作用情况进行调整,避免副作用骤增。

特殊人群精准避坑

老人、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避开 TCA 类药物;肥胖、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应慎用米氮平;孕妇、哺乳期女性、肝肾功能不全者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药物,避免风险。

五、中西结合:高效安全新路径

中医在治疗精神疾病时,不仅注重药物对精神症状的调控,还将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。根据患者体质特点,针对性地选用枸杞、山药等具有保肝作用的中药,或熟地、肉苁蓉等补肾药材配伍成方,也可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。

这种调理方式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,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。中西医结合,双管齐下,能更好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。

杜万君主任温馨提示

如果您或您的家人、朋友正遭受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折磨,或者在用药方面存在困扰,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在 24 小时内与您详细沟通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