抑郁症治疗“避坑指南”:走出误区,重获身心康宁
在门诊坚守多年,我深知抑郁症绝非不可治愈的绝症。然而,许多患者在治疗过程中,不知不觉就陷入了“三大陷阱”,导致病情反复无常,甚至每况愈下。今天,我详细剖析这三大误区,希望能为患者们拨开迷雾,在抗郁之路上少走些弯路。
误区一:只治“心”,不调“身”
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抑郁症仅仅是“心理问题”,觉得只要调整好心态,再配合心理咨询,病情就能痊愈。但实际上,抑郁症远不止情绪低落这么简单,它常常伴随着身体机能的紊乱。
人体的心理和生理紧密相连、相互影响,如同齿轮一般,一方失衡,另一方也难以正常运转。若只专注于心理疏导,而忽视身体已出现的失衡状态,治疗效果必然大打折扣。
正确的治疗理念应是“身心同调”。既要通过疏肝解郁改善情绪,又要健脾养心增强身体抵抗力。
在临床实践中,我常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,对柴胡疏肝散进行加减化裁,同时搭配健脾安神的方子。柴胡疏肝散能有效疏解肝气,使气机通畅;健脾安神的方子则可调理脾胃功能,滋养心神。这种身心兼顾的治疗方法,能让患者的情绪和体质同步改善。
误区二:过度依赖西药,忽视体质调理
抗抑郁药在缓解抑郁症症状方面确实有一定作用,但许多患者吃药时症状减轻,停药后病情却迅速复发。这是因为西药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发挥作用,而中医更注重从整体上调理患者体质,降低复发几率。
有些患者长期服用抗抑郁药后,会出现头晕、乏力、口干等一系列副作用,这其实是药物损伤身体气血的表现。
中医通过辨证施治,能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,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。在治疗过程中,既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,又能修复药物对身体造成的损伤。
对于长期服用西药的患者,我会先用中药辅助调理,比如用归脾汤补气血,酸枣仁汤安神。通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,逐步减少患者对西药的依赖,最终使病情稳定。
误区三:盲目进补,越补越郁
很多抑郁症患者觉得身体“虚”,便盲目大量食用人参、阿胶、鹿茸等补品,结果却适得其反,变得更加烦躁、失眠。
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身体状况复杂,多属“虚实夹杂”之症。单纯进补,可能会加重气滞或痰湿,使症状更严重。
以肝郁化火的患者为例,他们本身就容易出现上火、口干、失眠等症状。此时若再吃温补之物,无异于“火上浇油”,病情会进一步恶化。
正确的做法是先进行疏肝清热治疗,待气机通畅后,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进补。
如果您正被抑郁、焦虑、失眠、精分、双相、强迫等精神心理疾病问题困扰,却不知如何应对,留下您的联系方式免费咨询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与您详细沟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