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抑郁症

30年精神科临床经验:抑郁不是性格缺陷!5个身体求救信号别忽视,中西联合这样应对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8-25 10:45:55

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 30 余年,今天我想郑重地和大家说:抑郁从不是性格缺陷,更不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,它只是身体在长期承压后,向我们发出的 “求救信号”!那些被我们当作 “小毛病” 的不适,很可能就是抑郁症的早期预警,千万别不当回事!

01、每天都累,睡再多也缓不过来

“累” 是抑郁最典型的信号之一,但这种累并非 “没休息好” 那么简单 —— 它是一种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疲惫感。哪怕你一口气睡够 10 小时,醒来后依然觉得浑身沉重、毫无力气,仿佛彻夜未眠。

从中医角度来看,“肝主情志”,长期情绪压抑会不断耗伤肝血。当肝血不足时,身体失去滋养,就容易出现疲劳、头晕、眼睛干涩等症状。这时单靠 “补觉” 根本没用,唯有从调理肝气入手,让气血运行回归正常,才能真正缓解这份 “透骨累”。

02、肠胃变差,动不动就胃痛、腹泻

“气得胃疼” 真不是玩笑话!情绪和肠胃就像 “连体婴”,焦虑、抑郁的人里,十有八九会伴随慢性胃炎、肠易激综合征等肠胃问题。

中医常说 “肝气犯胃”:当情绪不畅、肝气郁结时,郁结的肝气会 “横逆侵犯” 胃部,轻则导致胃胀、嗳气,重则引发反酸、胃痛,甚至腹泻。如果你长期消化不良,去医院检查却查不出任何器质性问题,不妨多留意 —— 或许是情绪在背后 “捣鬼”。

03、记性变差,脑子像生锈了一样

不少抑郁患者会抱怨:“最近脑子转不动了,开会听不进内容,刚做的事转头就忘。” 别慌,这不是老年痴呆的前兆,而是长期情绪压力导致气血不畅,大脑得不到充足滋养的结果。

中医认为 “心主神明”,但肝气郁结久了会 “化火”,火邪干扰心神,人就容易出现注意力涣散、记忆力下降的问题。这时光靠 “补脑” 没用,得先疏肝解郁,让气血重新 “供养” 大脑,才能慢慢找回清晰的思维。

04、身体这儿疼那儿疼,却查不出毛病

很多人的抑郁,最初是以 “身体疼痛” 开始的:头痛、背痛、关节痛,疼得频繁又无规律,但去医院做遍检查,指标却全正常。

这正应了中医 “不通则痛” 的道理:肝气郁结会导致气血瘀滞,气血堵在哪个部位,哪个部位就会疼。这种疼往往位置不固定、时轻时重,还和情绪紧密相关 —— 情绪低落时疼得更明显,心情好转后又会减轻。

05、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,吃饭都觉得麻烦

抑郁最可怕的不是 “悲伤”,而是 “麻木”:以前爱吃的菜变得索然无味,喜欢的爱好再也提不起劲,甚至连洗澡、刷牙这种日常小事,都觉得是沉重的负担。

中医把这称为 “心神失养”:心气不足时,人会慢慢失去感知快乐的能力。这时再劝一句 “想开点”,其实毫无意义 —— 唯有通过调理气血,帮身体找回 “生机”,才能让患者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温度。

如何科学应对精神心理疾病?中西联合,标本兼顾更有效!

面对精神心理问题,不必焦虑,中西联合的方式能实现 “标本兼顾”,帮你更稳妥地走出困境:

1.标本双管齐下:中医从整体出发,通过调理五脏六腑,帮身体恢复内在平衡;西医针对症状精准用药,快速缓解情绪反复、躯体不适等问题。既控 “标”(缓解当下症状),又调 “本”(改善身体基础状态),降低复发风险。

2.减少不良反应,提高安全性:中药的灵活配伍、针灸等中医疗法,能辅助降低西药用量,从而减轻头晕、肠胃不适等西药常见反应。这种方式尤其适合青少年儿童、老年人,以及需要长期用药的人群,更安全、更温和。

3.预防复发优势显著:在疾病急性期,用西药快速控制症状;症状稳定后,再辨证搭配中药巩固疗效,综合调节身体机能。临床数据显示,这种联合方案比单一用药的复发率降低约 30%,能更长久地守护心理健康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