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减药不适、停药犯病?别慌!抗精神病药并非“依赖源”
门诊中,不少家属满脸焦虑地向医生询问:“医生,孩子吃这药是不是会有依赖性啊?一减药就不舒服,一停药病情就反复,这可怎么办?” 其实,家属们的这种担忧源于一种常见的误解。抗精神病药并不会让孩子 “上瘾”,停药后出现的不适症状和病情反复,并非是药物在 “控制” 孩子,而是孩子的疾病本身尚未达到稳定状态,仍需要依靠药物来维持身体机能的平衡。
一、不是药物 “依赖”,是疾病需要持续管理
很多家属将 “停药后病情复发” 等同于 “药物依赖”,实际上这是混淆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。所谓 “依赖”,通常是指身体对某种物质产生了强烈的渴求,一旦停止使用这种物质,就会出现心慌、手抖、焦虑等一系列戒断反应。但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机制与这类易产生依赖的物质截然不同,它是通过调节大脑内失衡的神经递质,从而有效控制幻觉、妄想、情绪波动等精神疾病症状,帮助孩子的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正常。
所以,停药后孩子的症状再次出现,并不是身体 “想念” 药物而产生的依赖反应,而是在失去药物对病情的控制后,疾病重新活跃起来的表现。这也说明,孩子的病情还需要进一步通过药物治疗来巩固,不能随意停药。
二、为何不能随意停药?复发风险远超想象
在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,有一个很重要的认知误区:很多家属看到孩子的症状消失了,就认为疾病已经痊愈,于是自行给孩子停药。但实际上,症状消失并不等于疾病彻底痊愈。精神疾病的治疗通常分为急性期和巩固期两个关键阶段。急性期用药的主要目的是迅速控制孩子的症状,就像发生火灾时,消防员第一时间灭火一样,是为了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;而巩固期治疗则是为了防止病情复燃,需要让孩子持续服用一段时间的药物,让大脑功能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步恢复稳定,从而降低病情复发的可能性。
如果在巩固期随意中断治疗,孩子病情复发的风险会极高。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像精神分裂症这类精神疾病,在停药后一年内的复发率可超过 70%。而且,每一次病情复发,不仅可能导致之前已经消失的症状加重,还会让后续的治疗难度大大增加,甚至可能对孩子的大脑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,影响孩子的长远健康。
三、中西结合,增效减副,助力病情稳定
在遵循规范西医治疗的基础上,合理融合中医药理念进行辅助治疗,能起到不错的效果。中医药可以从整体上对孩子的身体进行调理,帮助减轻西药可能带来的副作用,增强孩子的体质,提高身体的抵抗力,进而更好地降低病情复发的风险,让孩子在治疗过程中更舒适,也更有利于病情的长期稳定。
总之,抗精神病药并非导致孩子 “依赖” 的源头,而是帮助孩子稳定病情、逐步回归正常生活的重要工具。家属们要科学认识药物的作用,配合医生让孩子坚持规范治疗,同时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,合理结合中西医治疗的优势,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控制孩子的症状、减少病情复发的次数,帮助孩子走向可持续的康复之路,让孩子拥有更健康的未来。
杜万君主任有话说:
如果您或您的家人、朋友正被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双相障碍、精神分裂、失眠等精神疾病困扰,或是在用药方面存在疑问和困扰,欢迎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会在 24 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,为您详细沟通解答,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。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