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健康常识

精神障碍康复期主食怎么选?5种常见食材,助神经稳定、促消化吸收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10-30 15:33:21

在精神障碍的综合治疗与康复进程中,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不可或缺的辅助环节。主食作为人体每日能量的核心来源,不仅为身体运转提供动力,更与大脑神经功能调节、情绪稳定密切相关。今天就为大家推荐 5 种特别适合精神障碍患者的主食,它们常见易获取、烹调方式简单,且在营养功能上能为康复提供额外助力!

01、小米:安神养胃的 “传统营养主食”

小米的营养价值十分突出,富含 B 族维生素(如维生素 B1、B2)、镁、铁等矿物质,以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。这些成分能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,帮助维持神经功能稳定,对缓解情绪波动有积极意义。

同时,小米质地柔软,煮成粥后口感细腻,极易被肠胃消化吸收,不会给消化功能较弱或因疾病、用药出现食欲不振的患者造成负担。日常可将小米粥作为早餐或晚餐,既能温和养胃,其含有的色氨酸还能辅助改善睡眠质量,为康复打下良好基础。

02、全麦面包:稳血糖、护情绪的 “优质碳水”

与精制白面包相比,全麦面包完整保留了麦粒的麸皮、胚芽和胚乳,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与膳食纤维。复合碳水化合物能缓慢释放能量,避免血糖骤升骤降 —— 而血糖的剧烈波动容易引发情绪起伏,对精神障碍患者的情绪稳定不利;膳食纤维则能促进肠道蠕动,改善因活动量减少或用药导致的便秘问题。

此外,全麦中还含有丰富的镁元素和 B 族维生素,镁能帮助放松神经、缓解焦虑,B 族维生素则是大脑神经递质合成的重要原料,有助于改善脑功能。选购时建议优先选择配料表中 “全麦粉” 排在第一位、无过多添加糖、植脂末的产品,搭配鸡蛋、生菜、番茄等食用,营养更均衡。

03、燕麦:调情绪、益肠道的 “低 GI 谷物”

燕麦是低升糖指数(GI)主食的代表,其富含的 β- 葡聚糖(一种可溶性膳食纤维)不仅能在肠道内形成凝胶,延缓食物消化吸收速度,帮助平稳血糖、减少情绪波动,还能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,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 —— 而肠道健康与大脑功能(即 “肠脑轴”)密切相关,对情绪调节有间接辅助作用。

同时,燕麦也是镁、锌元素的优质来源:镁能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,缓解紧张情绪;锌则参与大脑内多巴胺、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,对改善情绪低落、提升精力有帮助。燕麦的吃法多样,可煮成燕麦粥,或与牛奶、无糖酸奶、少量坚果混合制成早餐,饱腹感强且营养全面。

04、大米:稳供能、护肠胃的 “基础主食”

大米是人体获取碳水化合物的重要来源,能为身体和大脑提供持续、稳定的能量,避免因能量不足导致的乏力、精神萎靡 —— 这对精神障碍患者维持日常活动能力、配合治疗至关重要。

若患者因长期情绪低落导致消化功能减弱,或用药后出现胃肠不适(如恶心、腹胀),可优先选择大米粥或软烂的白米饭,其质地细腻、易消化,能最大程度减轻消化道负担。若患者消化功能尚可,推荐选用糙米:相比白米,糙米保留了更多膳食纤维、B 族维生素和矿物质,能进一步补充营养、促进肠道蠕动,搭配豆类(如红豆、绿豆)、蔬菜(如西兰花、胡萝卜)食用,还能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。

05、面条:补能量、易搭配的 “灵活主食”

对于需要维持体重,或因服药导致代谢变化、能量消耗增加的患者,面条是一种易被接受的能量补充选择。面条煮软后口感温和,对肠胃刺激小,且能快速为身体供能,缓解乏力症状。

选购时建议优先选择全麦面、荞麦面等杂粮面条,这类面条比普通白面条含有更多膳食纤维和 B 族维生素,升糖速度更慢,营养也更全面。烹调时需注意清淡,避免过多油脂和盐分,可搭配鸡肉丝、豆腐、青菜等食材,既能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,又能让膳食更均衡。
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科学饮食是精神障碍康复的重要辅助手段,但无法替代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等正规医疗方案。患者在调整饮食时,需结合自身体质(如是否有糖尿病、肾病等基础病)、用药情况(部分药物可能与特定食物存在相互作用),并咨询医生或临床营养师的建议,避免盲目调整。只有坚持 “均衡膳食、规律进餐、足量饮水”,同时配合规范治疗,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康复!

如果您或身边的人正被抑郁、焦虑、失眠、精神分裂症、双相情感障碍、强迫症等精神心理疾病困扰,不知如何应对,可留下您的联系方式,我们将提供免费咨询服务,24 小时内会有专业人员与您详细沟通,为您解答疑问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