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年精神科经验:长期吃精神类药物怕副作用?中西医结合有办法
我深知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对患者而言,如同手握一把 “双刃剑”。一方面,它能有效帮患者对抗焦虑、抑郁、精神分裂、强迫等精神困扰,像为紊乱的精神状态撑起 “保护伞”;可另一方面,药物带来的副作用也常让患者苦不堪言,如影随形地影响生活质量。
其实,临床上有不少温和且无额外负担的方法,能帮助减轻这些不适。下面就针对 7 种常用精神类药物,聊聊如何通过调理缓解其副作用:
01、氟西汀
它是调节抑郁、强迫症状的常用药,不少患者靠它挪走了 “压在心口的石头”,重新找回轻松心境。但副作用因人而异:有人吃后频繁恶心,有人夜里翻来覆去难入眠,还有人总觉得浑身没力气、提不起劲。
遇到这类情况,需根据患者具体反应调整调理方案:若肠胃不适,可用山药、薏苡仁健脾益胃,改善消化;若出现失眠、烦躁等神经系统不适,选珍珠母、龙骨镇惊安神,帮情绪稳下来;若精神状态差、总觉得压抑,用柴胡、郁金疏肝解郁,疏解心里的 “堵得慌”。
02、帕罗西汀
对付伴有焦虑的抑郁症状效果显著,很多社交焦虑的患者,靠它慢慢克服了对社交的恐惧,敢主动出门与人交流。但刚服药的阶段,部分患者会出现头疼、睡眠紊乱(要么失眠要么总犯困),还有人胃口差到不想吃饭。
针对这类情况,我通常建议初期搭配酸枣仁汤:酸枣仁能养心安神,既缓解头疼,又改善睡眠问题;再加上陈皮、砂仁理气和胃,减轻恶心、没胃口的不适,让肠胃慢慢适应药物。
03、阿普唑仑
缓解焦虑、帮助睡眠的效果很快,不少患者夜里辗转反侧、难以安睡时,它能帮着踏实睡上一觉。可长期服用后,有些患者会出现胃部不适,比如恶心、没食欲。
这时我会建议搭配逍遥散,它不仅能缓解紧张焦虑的情绪,还能调和肝脾功能,从根源上减轻肠胃不适,让身体在安心睡眠的同时,少受肠胃问题的困扰。
04、文拉法辛
特别适合伴有躯体疼痛的抑郁焦虑患者 —— 比如有人总觉得浑身疼,情绪还低落消沉,用它能同时兼顾缓解疼痛和改善情绪。但长期服用可能出现口干、便秘,若剂量较高,还可能导致血压波动。
调理时会根据症状搭配:用保和丸调理肠胃,缓解恶心、腹胀;若出现头晕、焦虑加重,用菊花、夏枯草平肝潜阳,帮身体恢复平稳状态。
05、劳拉西泮
既能抗焦虑、助眠,还能辅助控制癫痫,不少精神分裂症、双相障碍患者会用到它。但部分人服药后会出现反胃、反应变慢,还总觉得浑身没力气。
这种情况下,我一般会采用四君子汤(由人参、白术、茯苓、甘草组成),帮患者健脾益气,改善乏力、头晕的问题;再用石菖蒲、远志开窍醒神,缓解反应迟钝,让思维和行动慢慢灵活起来。
06、地西泮
抗焦虑、助眠的起效速度快,紧急情况下能帮患者快速稳住情绪。但长期服用容易让人犯困、没力气,还可能产生药物依赖。
调理时会搭配茯神、远志,辅助安神的同时,减少身体对药物的依赖;平时还可以用党参泡水喝,帮着提气,改善总昏昏沉沉的状态。另外要特别提醒:停药一定要循序渐进,一点点减少剂量,千万别一下子停,这样能大幅减轻戒断反应。
07、黛力新
对轻、中度抑郁和焦虑的治疗效果很突出,但长期服用后,患者可能出现口干舌燥、躁动不安、疲惫乏力,甚至心律失常等情况。
针对这些不适,会选用麦冬、玉竹滋阴润燥,缓解口干;再用酸枣仁、柏子仁养心安神,减轻躁动不安的情绪,让身体和精神都能保持平和。
需要强调的是,上述方法的核心是 “帮身体适应药物”,而不是硬扛副作用。但每个人的体质、病情都不同,绝对不能照着别人的方法自己调整。只要有不舒服,一定要及时向医生反馈,让医生为你制定适合的方案 —— 既要靠药物稳住情绪,也要让身体少遭罪,这样才能在治疗路上走得稳、走得远。
中西结合:让精神疾病治疗更高效、更安全
中医治疗精神疾病时,从不只关注药物对精神症状的调控,更会将肝、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纳入整体考量。会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,针对性选用中药配伍:比如需要保肝时,用枸杞、山药等;需要补肾时,用熟地、肉苁蓉等;还可以结合药膳等食疗方法,循序渐进地改善机体状态。
这种调理不仅能提升患者对精神类药物的耐受性,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,还能通过调节气血阴阳平衡,进一步促进精神症状的缓解。中西医结合、双管齐下,能更全面地保障精神疾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让患者在控制病情的同时,拥有更好的身体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