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 >> 双相情感障碍

中西医结合破解双相情感障碍治疗困局:从失控主播到健康博主的康复之路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05 14:48:59

“肝气横逆克脾土,郁火夹痰扰神明。” 这一经典中医理论,深刻揭示了情志疾病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内在关联。在临床实践中,肝郁脾虚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并不少见,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为这类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。接下来,通过一个真实的门诊案例,带大家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独特优势。

门诊案例深度剖析

患者档案

姓名:戚先生(化名)

年龄:27 岁

看诊日期:2020 年 9 月 12 日

发病过程:跌宕起伏的身心折磨

戚先生的病情呈现出典型的双相情感障碍特征,在躁狂与抑郁的两极间剧烈摇摆。躁狂期时,他连续 3 天不眠不休进行在线直播,情绪失控,摔键盘辱骂粉丝,甚至疯狂刷卡购买 10 部手机;抑郁期则陷入极度低落,整日瘫在床上痛哭,胃胀厌食,大便粘腻,排便困难,生活几乎无法自理。

特殊舌象:中医诊断的重要线索

观察其舌象,舌边尖红,这是肝火旺的明显表现;舌中出现裂纹,提示脾虚湿滞,整体舌象如同 “草莓舌中间裂沟”,为中医辨证提供了关键依据。

兼症:多重困扰叠加

除了双相情感障碍本身的症状,戚先生还面临着西药带来的诸多副作用。服用碳酸锂后,手抖症状严重;服用奥氮平后,体重更是飙升至 180 斤。此外,他还出现凌晨 1 - 3 点准时惊醒(肝经当令时段)、后脑勺冒痘流黄水(肝胆湿热上攻)等症状,进一步加重了身心负担。

中西医诊断:双重视角下的精准判断

中医辨证:依据中医理论,结合患者症状及舌象,辨证为肝郁化火,脾虚湿困。正如《丹溪心法》所言:“气血冲和,万病不生,一有怫郁,诸病生焉。” 戚先生长期熬夜伤肝,工作压力大导致肝气郁结,郁火灼伤脾胃,形成恶性循环。

西医诊断:经专业检查,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(混合发作期)。脑电图显示 α 波节律紊乱,汉密尔顿焦虑量表(HAMA)评分 26 分,达到重度焦虑标准。

治疗方案:中西医协同发力

西药调整:根据患者具体情况,对西药进行精准调整。将丙戊酸钠缓释片减量,使血药浓度维持在 65μg/mL 的安全范围;考虑到患者对体重敏感,将奥氮平替换为阿立哌唑。

中药经验方:采用自拟疏肝健脾稳压汤进行治疗。基础方包含柴胡、白术、茯苓、栀子、合欢皮等中药。根据病情变化灵活加减,初期加龙胆草清肝胆湿热;复诊时,待患者食欲恢复,减栀子加炒麦芽。该方以《景岳全书》柴胡疏肝散为思路,方中柴胡与龙胆草清肝火,如同疏通堵塞的水管;白术与茯苓健脾胃,恰似修补漏洞;合欢皮则发挥 “情绪稳定剂” 的作用。

疗效追踪:看得见的康复奇迹

经过 38 天的坚持治疗,戚先生的病情出现明显好转。情绪失控的频率从每周 3 - 4 次大幅降低至 10 天左右出现一次小烦躁;睡眠质量显著提升,从每晚仅能睡 3 小时且噩梦不断,改善为能踏实入睡 6 小时;消化系统症状也得到缓解,拉肚子、胃胀等问题消失。西药用量大幅减少,从每天服用多片减至半片,手抖、爆痘等西药副作用完全消失。

5 年过去,戚先生的体重从 180 斤逐渐恢复到 140 多斤,定期复诊,病情稳定无复发。如今,他不仅能够正常工作,还在晚上开直播教粉丝养生,成功转型为健康博主,开启了全新的生活篇章。

按语: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核心要点

肝郁脾虚型双相特点

这类患者犹如 “高压锅”,一方面肝火旺,承受着巨大的压力;另一方面脾胃功能差,消化吸收能力弱。单纯依靠西药压制症状,不仅难以根治,还可能加重痰湿,导致体重增加等问题,戚先生服用奥氮平后发胖就是典型例子。

中西医协同秘诀

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,药物的协同作用至关重要。柴胡与丙戊酸钠联合使用,可减少抽搐风险;茯苓与阿立哌唑搭配,能促进药物代谢,预防代谢综合征。

自救小妙招

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可采取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救方法。每天按揉太冲穴,可清肝火;按揉足三里,能健脾胃。情绪激动时,闻嗅含有薄荷、玫瑰花等中药的香囊,有助于平复情绪。

北京朝阳门中西医结合医院精神科主任康玉春表示,在其治疗的患者中,20 年未复发者占比 55%,10 年未复发者占比 85%。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核心在于:不排斥西药,通过中药减少其用量,降低副作用;不拘泥古方,根据患者代谢指标动态调整治疗方案;不忽视心理因素,运用针灸和认知训练等方法修复患者社会功能。

如果您或家人正饱受西药副作用(发胖、闭经、嗜睡、血糖高、手抖等)、减药后复发、多年治疗不见好转等精神心理问题的困扰,不妨将舌苔照片和用药记录发给我们。我们将为您提供药物剂量精准评估、个体化中药配方以及全面的康复指导,助您摆脱疾病困扰,重获健康生活。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