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 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
电话:18311307806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疾病科普

春季服用精神科药物警惕药源性视力减弱

来源:北京中西医结合精神与心理疑难病专家会诊中心  发布时间:2025-05-10 13:40:30

春季阳气升发,肝脏的生理活动较为旺盛。在这个特殊季节,不少服用精神科药物的患者会出现视物不清、视力减弱等不良反应。接下来,我们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深入了解这一现象。

病例概述

李某,30 岁男性,近 1 年来饱受精神症状困扰。他经常凭空听见有人辱骂自己,并会 “对骂” 回应,同时疑心重重,坚信有坏人在监视自己。经过门诊诊断,李某被确诊为 “精神分裂症” 。随后,他开始服用利培酮,剂量为 2mg/d。服药 1 个月后,幻听及妄想症状有所减少,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。李某自诉出现视物不清的情况,看电视字幕模糊难辨,有时还会不自觉地眼睛上翻,伴随手抖,同时伴有口干口苦、便秘等不适症状。

病例分析

药源性视力减弱,是指患者在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后,出现视物模糊、视力下降等一系列眼部异常表现。其临床表现多样,除了常见的远、近视物不清,还偶见色素性视网膜病、闭角型青光眼等严重不良反应。那么,抗精神病药物为何会引发这些症状呢?

从中医理论角度来看,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,易导致脾胃积热。胃火上犯头目,就会出现目痛目赤、视物模糊的症状;火热之邪扰动肝风,会致使眼睛上翻;脾主运化水湿,药物损伤脾土后,其运化功能失职,湿热痰浊积聚,蒙蔽清窍,使得眼珠转动不灵活,目光呆滞,视物不清。此外,肝开窍于目,肝藏血,目受血的滋养才能视物清晰;肾藏精,主骨生髓,病久容易耗伤正气,导致肝肾阴虚。当精亏血少,目窍失去濡养,就会出现目中光华散漫,视力减退。

辨证论治

药源性视力减弱与肝、脾胃、肾等脏腑关系密切,临床多见胃火亢盛、脾胃湿热、肝肾阴虚等证型。针对不同证型,治疗需采取相应的方法,以清胃泻火、清热利湿、滋养肝肾为主,同时配合通络明目之法,具体如下:

1. 胃火亢盛

。主症:视物模糊,目痛目赤,大便秘结,小便短赤,舌质红苔黄,脉滑数。

。兼症:头目胀痛,口干口苦,或伴有口臭。

。治法:清胃泄热,泻火解毒。

2. 脾胃湿热

。主症:视物不清,眼睑肿胀糜烂,眵泪黏腻,目光呆滞,或白睛出现色素沉着,同时伴有头重胸闷、痰多等症状,舌质红,舌苔黄腻,脉滑数。

。兼症:食欲减退,心烦,或流涎、喜唾。

。治法:清热利湿,祛痰化浊。

3. 肝肾阴虚

。主症:视力减退,眼内干涩不适,伴有口干、头晕耳鸣、腰膝酸软等症状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
。兼症:手足心热,健忘,失眠多梦。

。治法:补肝益肾,养阴明目。

案例治疗与效果

回到李某的案例,根据他舌质红,苔黄,脉弦的症状表现,辨证属胃热壅盛。针对这一证型,治疗上以清胃泻火为原则,选用生石膏、菊花、玄参、麦冬、生地等中药配伍服用。经过 2 周的规范治疗,李某手抖症状消失,视物也恢复清晰。

需要特别提醒的是,本文分享的相关科普知识仅供参考,切不可盲目自行用药!若出现身体不适,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医,并严格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调理。

相关阅读